将“哈尔滨”简称为“尔滨”,这是一个什么梗?又是否合适?近日,随着亚冬会的举办,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成为全国、全球瞩目的热点。然而,在相关宣传报道中,竟出现了将“哈尔滨”简称为“尔滨”的奇特现象。
不但民间的商店、礼品做诸如“尔滨的冬,尔滨的雪,尔滨的吃”之类的广告宣传,就连亚冬会的主题歌也定名为《尔滨的雪》,组委会的官方报道题目也为《激情尔滨,奔向亚冬》,更为惊疑的是,新华社的新闻标题也将哈尔滨称为“尔滨”。
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,可能世人都知道。突然将哈尔滨称为“尔滨”,这种将地名简化一个字去称呼的“创新”,是否值得商榷?是否值得推广?
在网上查询,哈尔滨原为女真人聚居地,唤作“阿勒锦”、“阿勒金”,后来音译为“哈尔滨”,意为“荣誉、名誉、声望”,而慢慢流传开来。
进一步查询,“尔滨”这一说法,源自前年冬天哈尔滨旅游热,一些南方“小土豆”戏称哈尔滨为“尔滨”。
从积极的方面讲,将哈尔滨称为“尔滨”,有更亲切的成分,作为民间戏称无可厚非。但作为官方的正式宣传报道,则不宜随意简化,有失严肃,也容易误解,特别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盛会,还是准确称呼“哈尔滨〞为好。
个人见解,各位网友意见如何,敬请指教。
本文来自投稿者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ddhw.cn/501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