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风景,春花秋月,冬雪夏蝉,而当下,正值秋季。
秋天,是稻谷丰收喜悦的季节,也是草木枯黄万物凋零的季节。自古以来,很多人喜欢秋天的秋高气爽,喜欢它的萧瑟意境。
也有很多人,不喜欢秋季,因为“伤春悲秋”,秋天似乎总带着一种离别悲伤之感,比如杜甫就在诗中感慨: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多事之秋
“愁”这个字,上面是“秋”,下面是“心”,字意上来看,就是“心上秋为愁”。同时,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,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成语:“秋后算账”和“多事之秋”。
古时候的刑罚一般集中在秋冬季节,有秋后问斩的法令制度,所以就有了“秋后算账”的说法。
另外,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:多事之秋,主要用来比喻变故很多的时期,并不一定特指秋季,但是,古人在造字和造词时,并不会无缘无故就把多事的季节强安在秋季头上,不然怎么不说“多事之夏”或者“多事之冬”呢?
那么,秋天究竟“多事”在哪些方面?
秋收多
既然是秋季,那最忙的应该就是秋收了。古人云“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,四者不失时”。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,一年四季各有分工,只有把握住每个季节,老百姓才能吃饱肚子。
所以秋季自然以忙农活为主,农作物成熟以后,人们就要及时收割处理,否则万一遇上不好的天气,辛苦耕耘的一年就都会白费了。
处罚多
古人说:天有四时,王有四政。天有四时,就是指春夏秋冬。王有四政,就是说朝廷施政也要顺应天时,春天适合庆典,夏天适合赏赐,秋天适合处罚,而冬天则适合行刑。
古时候等老百姓忙完了秋收,朝廷就会在这个时候公开处罚犯人,人们就有空过来凑热闹看刑罚。
战争多
秋收过后,老百姓的谷仓都堆满了粮食,大量劳动力闲了下来,国家在这时就会征召人手入伍。
粮草充足、兵强马壮,所以秋季最适合发动战争;而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,选择秋季南下掠夺,也正是时候,所以我们看一看历史就知道,如果想要打仗,古人一般都会选择在秋季发动战争。
战争一旦爆发,就必定有一方陷入危机当中,因此又叫“危急存亡之秋”,这是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的一句名言。
可见,在古代秋天是一个复杂的季节,既包括了丰收的喜悦,也包括的刑罚战争等令人惶惶不安的因素,所以也就怪不得古人爱“悲秋”了。